潘阿軍是宿州供水服務有限公司管網運行部計量監督室主任,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帶領探漏人員排查、檢測供水管網暗漏。
管網探漏這份在別人看來非常普通的工作,現在已經成為他生命中的重要一部分。1999年,潘阿軍開始從事管網探漏工作,迄今為止累計檢測出2000多處大大小小的暗漏點,既積累了十分豐富的探漏經驗,也鍛煉出了高超的探漏技能,同時也磨練出了不放棄、不服輸的工作品質,這些也是他最值得自豪的人生資本。管網探漏這項工作不僅節約了寶貴的水資源,也在時刻保障著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。
目前宿州市DN75及以上主供水管網已經超過800公里,因時間推移、地基沉降、地溫變化和外力等因素都會導致供水管網出現暗漏情況,而大多數供水管網都掩埋多層路面以下,怎樣查找出那些隱蔽又持續漏水的暗漏點,是一項十分考驗探漏人員能力、技術和責任心的艱巨任務。
作為宿州供水探漏工作的負責人和業務骨干,潘阿軍勇于擔當、迎難而上,他科學制定探漏計劃,并將具體計劃落實到日常的探漏工作中;他對檢測出的管網暗漏進行匯總分析,并以積累的漏損數據指導管網探漏工作,通過供水壓力流量監控系統及時掌握全市管網運行情況。按照工作計劃,探漏人員一年至少要對全部供水管網巡回檢測三個周期以上,每天需要步行12公里左右對供水干管、支線以及供水附屬設施進行排查檢測、全年無休,在這期間需要使用撬棍、螺絲刀掀開水表箱蓋、供水閘閥蓋板、下水道蓋板逐一使用探漏工具分析判斷管網是否存在暗漏,有時在不能準確判斷管網暗漏點位置的情況下,他們還需要穿著防水皮叉、頭戴礦燈鉆進閘閥井與下水道內對供水管網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排查,而每次遇到這些特殊情況,潘阿軍都是主動靠前,從不缺席。
為了不斷提高探漏技術,潘阿軍不放棄每次的學習機會,他先后趕赴北京、上海、合肥、焦作、安慶、徐州水司等地對管網探漏技術進行學習交流;工作之余,他還會在互聯網及其他媒體上搜集學習探漏工作的新經驗、新思路。他刻苦鉆研探漏工作技巧,創新發明了針對低壓供水管網的氣壓探漏法,這種方法在為用戶上門檢測家庭內部管道漏水使用時,定位漏水點位置的準確度非常高,廣受用戶好評。
在2016年宿州市“建設大美宿州 秀出你的職業范”網絡評選大賽中,潘阿軍作為宿州供水探漏人員參與評比并榮獲“十佳網民喜愛的一線工作者”稱號;2020年潘阿軍獨自一人代表宿州供水參加深圳環水投資集團舉辦的首屆“奮進杯”全國供水管網探漏大賽并榮獲個人精英賽第五名、團體賽第四名的成績;2020年他代表宿州供水參加了在合肥市舉辦的“省級勞動和技能競賽”并在“城市供水管道檢漏”比賽項目中獲得個人綜合賽第七名。
潘阿軍說,既然從事了供水管網探漏這份工作,他就會全心全意的投入進去,用為民服務孺子牛、創新發展拓荒牛、艱苦奮斗老黃牛的“三牛”精神做好管網探漏工作,把簡單的工作重復做、重復的工作用心做,力爭在平凡的崗位作出不平凡的成績。

